全国空降app下载安装_职校400元随叫随到是什么,凤凰楼信息免费茶楼茶楼,全国空降同城服务88元

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.jpg
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.jpg

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

投稿:jswmw@jschina.com.cn

江苏文明网 > 专题2025 > 专栏|文明城市创建优秀案例展示 > 正文
连云港东海县:非遗赋能社区 文化滋养文明
2025-08-12 14:32:00  来源: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  

东海县以非遗?;ご形腥氲悖ü纤?、绳编、版画等非遗代表性项目,构建“课堂教学+直播电商+校园联动”的立体服务体系,将非遗资源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文化动能,探索出一条“非遗赋能社区、文化滋养文明”的特色路径,让非遗融入居民生活,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深厚文化底蕴。

一是传承非遗,多维空间赋能社区文明。一是资源整合筑基,打造非遗“微阵地”。充分挖掘本土水晶雕刻、东海版画、绳编技艺等10余项特色非遗项目,在社区服务中心规划非遗课堂与电商直播间两大功能区。非遗教室配备投影仪、展示架等设施,电商直播间配备高清设备与直播软件,形成“文化体验+商业转化”的空间布局,让社区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“微剧场”。二是传承矩阵入驻,激活文化“新引擎”。邀请6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组成教学团队,定期开设版画课堂、绳编教学等精品课程,涵盖理论讲解、技艺示范、实践指导等内容。电商直播间则由4位“直播型”传承人教学,结合特色水晶资源,讲解“水晶文化”历史,单场直播吸引3万人次观看,实现非遗从“博物馆展品”变为“可触摸的技艺”。三是全面开展培训,编织文化“同心圆”。区分年龄层次开设不同课程。针对青少年群体,举办“美丽东海”少儿版画展、“非遗文脉永传承”主题课程。针对青年群体,开设编绳、水晶雕刻等课程。针对中老年群体,开设太极拳、腰鼓非遗课堂。已累计开展课堂教学80次、室外活动20场,形成“老辈传技艺、青年玩创新、少年知文脉”的传承生态。

幸福社区开设版画非遗课堂

二是创新传播路径,数字赋能产业融合发展。一方面,直播电商破圈,促进非遗变身“网红IP”。搭建“非遗+直播”平台,培育“看得见技艺、听得懂故事”的传播场景,让非遗产品从“手工艺品”升维为“文化消费品”,吸引年轻用户通过弹幕互动、下单支持,10场电商直播销售额达9.5万元,实现“观看—认知—认同—传播”的链条转化,带动线下课堂报名人数增长30%。另一方面,文旅融合破题,激发社区发展“新活力”。打造“社区即景区、技艺即体验”的模式,开发“水晶文化体验游”“版画创作研学游”等线路,将社区非遗教室、直播间纳入旅游打卡点,游客既能亲身体验作品创作,又能购买非遗文创产品,形成“产、学、游、购”闭环。2024年,非遗产品销售额增长25%,带动周边餐饮、零售等业态协同发展。

“非遗进校园,文脉永传承”主题活动走进幸福社区辖内东海县牛山小学

三是探索“非遗+”,优化社区治理提高效能。一是强化思想铸魂,打造理论宣讲新模式。开展“非遗+宣讲”活动,将理论宣讲与传统文化、非遗体验有机结合,通过宣讲+绳编、版画、泥塑等形式,常态化开展非遗宣讲,为居民奉上丰盛的传统文化“大餐”。二是开展特色活动,构建多元场景新载体。依托传统节日,将非遗展示融入各项文化活动创新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,开展元宵非遗游园会、春节剪春花等活动,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新生。三是动员群众参与,提升社区自治归属感。社区居民在学习技艺中不断增进交流,自发组建“非遗志愿队”,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策划。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活动,增强了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,非遗成为凝聚社区共识、培育文明风尚的“粘合剂”。

责编:徐羽蝶
上一篇
下一篇
听新闻
放大镜
点我回到页面顶部